首页 > 重返七零,回首人生 > 第84章 神奇的鱼饵

我的书架

第84章 神奇的鱼饵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谭震的同学叫李达,就住在李家庄,因为跟河水村不远,谭震经常去他家玩。
其实县城就那么大,八十年代的县城说实话还比不上后世的一个小镇。
只有一条大街,沿国道线一字摆开,旁边几条小街道,就组成了县城,也就一平方公里左右,其他地方就挨着农村了。
沿县城转一个圈,不会超过一个小时,要是骑自行车,会更快,可能就十来分钟的时间。
谭震是走路过来的,李家庄在县城的边缘,走路大约需要二十几分钟,虽然没有骑车那么快,他还是觉得走走路更舒服。
他觉得还是身体力行的好,不要像后世那样,出入都坐车,远的坐高铁,飞机,近的坐小车,电单车,连骑自行车的机会都越来越少。
这样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,人人都成了啤酒肚。
缺乏锻炼的后果是很严重的,身体日益肥胖,高血压,冠心病接踵而来,连爬个楼梯,也是累的气喘吁吁,弯个腰都成了奢侈。
想想这样的结果,谭震就不寒而栗,他可不想成为这样的人。
走在县城的郊区,碧绿的田野,苍翠的森林,新鲜的空气,令人心旷神怡。
李达的家在村子中间,房子旁边有一个鱼塘,是村里的集体资产,平时是承包给人养鱼,也就象征性的收点钱,到年底干了鱼塘再给大伙分鱼吃。
不过后来因为县城经济发展的原因,地价上涨,这个鱼塘也成了香饽饽,村里就把它给填了,盖了一栋大楼做写字楼出租,给村里增加了不少收入。
当然,现在这个鱼塘还在,里面还种有荷叶莲藕,还养着不少鱼呢。
李达就经常来这里钓鱼,村里承包鱼塘的人也不好说,再加上都是同族同宗,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装作没看见,反正也钓不了几条。
走到村里的鱼塘边,就看到李达正蹲在鱼塘的一角,拿着一根钓竿,正聚精会神的在钓鱼。
谭震蹑手蹑脚的走了过去,“嗨…”的一声大喝,李达吓一大跳,脚一滑,“噗通”掉进了鱼塘里面。
“我草!你属耗子的,大白天的也不吭一声,害的我裤子都弄湿了”,李达从鱼塘里爬了起来,拧着湿漉漉的裤子笑骂道。
他们两个经常这样开玩笑,都习惯了。
鱼塘的边缘不深,也就一米左右,不过裤子都湿了,穿着肯定不舒服,鱼是钓不成了,李达收拾好鱼竿,准备回家。
谭震开始还以为他今天肯定收获不小呢,结果拿起鱼桶一看,大跌眼镜,桶里只有两条鲫鱼,不到一两重,也就煮个鲫鱼汤还可以,红烧估计塞牙缝都不够。
“合着你蹲这么久,就钓了这两条小鱼?”谭震看着李达,实在有些无语。
“没办法,来这钓鱼的人太多,这鱼天天跟人打交道,都快成精了,哪有那么容易上钩的…”,李达振振有词的说道。
“钓鱼也是要讲方法的,你这方法就不对,你这鱼塘的鱼基本是鲫鱼,鲤鱼和草鱼,要针对性的做鱼饵料,才能钓着大鱼”,谭震笑着对李达说道。
李达精神一振,下意识的问道:“你是说你有把握钓着大鱼?”
“当然,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,不过,就怕钓的多了,承包鱼塘的大叔来骂人,到时候可就不好了,嘿嘿…”,谭震很自信的对李达说道。
“没事,这个鱼塘是村里的的公产,真要论起来,咱家也是有份的!”,李达大大咧咧的回答道。
“好!这可是你说的,出了问题你负责”,谭震戏谑的看了李达一眼。
“那必须的,我说话算数,有问题我搞定!”李达拍着胸脯说道。
“你看这是什么?”
谭震拿出自己随身带着的袋子递到李达面前,里面有几个装着鱼饵的玻璃瓶。
“我靠!看来你是早有准备呀,你先钓着,我回去换条裤子先”,李达把鱼竿递给谭震,兴冲冲的回家了。
钓鱼是要讲技巧的,首先第一步就是要选好位置,像鱼塘这种圈养的首选之地就是鱼塘管理人经常投料的地方,这个地方肯定有鱼。
其次就是饵料,一般鲫鱼是生活在鱼塘底层,喜欢吃蚯蚓,红虫之类。
鲤鱼一般生活在深水层,喜欢吃玉米面和蚯蚓,草鱼一般生活在水域中层,它比较喜欢吃芦苇心和蚂蚱之类。
当然这个只是鱼类爱吃的普通鱼料,谭震这可是秘制鱼料。
说起来这还是上一世一个“老鱼杆”的秘密武器,谭震也是缠了他好久,又跟着他钓鱼学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学会的。
这种鱼饵是用特殊材料炒制而成,光香油就用了二两,这还是谭震偷偷在野外用铁锅炒的,要是在家里炒,刘英非得揪着他的耳朵,骂他“败家”了。
谭震已经找到鱼塘投料的地方,他看到那里不时有鱼泡冒出来。
他坐了下来,打开鱼罐,一股香味扑面而来,让人都想吃一口,何况鱼呢。
谭震装好鱼饵,放下鱼竿,现在就静等鱼儿上钩了。
不得不说这饵料就是地道,没过一会,鱼漂动了,谭震松动着鱼线,慢慢溜着鱼。
从手感可以确定这是一条3-4斤的大草鱼,这可不能急,得把鱼溜累了,你才能下手,要不然铁定没戏。
一般的人钓鱼,都喜欢鱼漂一动,立马就手一扬,以为鱼到手了,殊不知那个时候鱼儿还没完全吞食。
鱼也是有智商的,你一扬,它立马知道坏了,这是圈套!马上把饵料吐出来,跑路了!
即便它吞食了,那个时候也是它最顽强的时候,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,就是鱼线崩了,钓鱼的人也用力过猛掉水里了。
谭震来回溜了十几分钟,发现鱼也累了,他慢慢的收动鱼线,把鱼拉到鱼塘边,一条三四斤的大草鱼已隐约可见。
他另一只手拿起鱼抄,悄悄的伸进水里,靠近草鱼身边,猛地拉起鱼抄露出水面。
草鱼落在鱼抄里拼命挣扎,溅起的水花把谭震的衣服都弄湿了,他看看四周,没人!
他抱起鱼就进了李达家的厨房。
这么大的鱼,可不敢让人看见,不然承包鱼塘的人非得心疼死。
你弄几条小鱼陶冶陶冶情操也就罢了,三四斤的大草鱼,鱼塘也不多,知道了还不得找上门来。

sitemap